立春、元宵节、雨水、2月2龙抬头都是我国传统节日,它们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的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
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
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每年农历十五是我国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和其它传统佳节日注重“阖家团聚”不一样,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
元宵节被人们视作新春佳节最后高潮迭起,由于过去了这一天,大家就需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制造生活,因此人们在元宵节全员庆祝,以祈求上苍庇佑明年顺顺当当、农作物大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于新年的幸福盼望。正是如此,在中国自古就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风俗。
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个节气。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雨水正处在数九的“七九”中,河水破冰,大雁北归。雨水相关民俗主要有“补天穿”、“拉保保”、“撞拜寄”等。
春雨
仿佛世间的精灵
乍暖还寒之际
随风潜入人间
使枯木逢春,伴种子发芽
消去浸骨的冷气
送来和煦的东风
春天
正带着对万物的爱意
温柔地临近
春雨
饱含无限的活力
古人将
“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视为雨水“三候”
河开雁归,青绿回还
新笋破土,雏鸟欢叫
这是生命和自然的约定
蕴藏一个冬天的能量
在此刻逐渐释放
春雨
预示破土而出的美好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
雨水节气标示着
雪季落幕、雨量渐增
对农家而言
有水便可下秧,雨落便有希望
一场适时而来的雨
不仅是一季农事的开端
更是一年耕耘的好彩头
2月2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大仓满、小仓流……
潜龙从沉睡中抬头惊起,雷动风行,雷风相薄,引发春之生机勃勃。
从这一天起,田间莺飞草长,地里农耕忙,一年的辛劳就从这会儿开始了。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
风雨顺,又丰收。
大仓满,小囤流,
好年景,春开头。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此外,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要在这天抬头升天,故有民间信奉的“龙头节”,又称“春龙节”等。
这一天过后,农村逐渐进入繁忙的春耕时节,选种、踏田、开犁……正所谓:
龙梦醒,天暖正早春,
龙抬头,填仓风雨顺。
龙尾摆,田间起花云,
龙鳞闪,五谷进家门。
二月二·习俗
二月二吃饼,曰“龙鳞饼”;二月二吃面,曰“龙须面”;还有“龙耳饺子”“龙眼馄饨”“龙子饭”等。许多普通的食品,都借龙来命名,大概都是为了感谢龙的恩德,感谢龙为人间带来甘雨,带来食物,带来生命。
二月二,龙抬头。乡间又有“剃龙头”之俗。老百姓在过大年前,都要剃头,所谓“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正月里,一般不剃头。到二月二龙抬头之日,人们都要理发剃头,大约也是为讨个吉利,沾一些龙的吉祥喜气。二月二剃龙头,可能还有“期望成龙”,希望状元及第,有一个美好前程的寓意。
从明朝起,民间就流行“熏虫儿”的习俗。二月二这一天,人们把元旦祭祖所用的饼或新做的馅饼用油炸来吃,用炸油的气味来熏床或炕,把将要复苏的“虫儿”熏死,来祛除病灾,保障健康。一般人家在这天还要清扫房屋。俗谚说:“二月二日扫房梁,蝎子蜈蚣没处藏。”
在晋西北,二月二早上太阳没出山以前,家家户户都要提桶到河边或井边取水。汲水时桶里放着铜钱,提上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将剩下的水倒入水缸,这样就把“钱龙”引回来了。
在苏北,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宋朝时二月二叫“花朝节”,把这一天指定为百花生日。到元朝时又有“踏青节”之称,百姓在这一天出去踏青、郊游。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时,沿途采摘此蓬叶(一种地上生长的花叶)拿回自家在门前拜祭,有“迎富”之意。
同学们通过自己查找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习惯、诗词等资料,图文并茂,自己制作手抄报,深入了解了中华传统节日。
聊城市东昌府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通过持续开展传统文化系列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对全校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掀起了倡导文明热潮,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意识与民族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师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
图文供稿: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