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东昌府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青蓝工程实施方案
(2023年修订版)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发挥我校优秀骨干教师、东昌名师和水城名师传帮带的积极作用,引导青年教师向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方向发展,东昌府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修订补充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制定新教师五年成长规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师徒结对、新教师展示课、优质课比赛、教学能力比赛、教科研项目等活动,为新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加快青年教师培养,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双师比例,提高师资素质,使青年教师达到“三年站稳讲台,五年成为骨干,十年成为名师”的工作目标,逐段考核,引导青年教师逐级而上,不断进取,尽快成才。
二、工作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1.成立学校“青蓝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靳广力
副组长:柴新
组员:陈宪峰 于富宏 魏汝松 孙方伟 王倩 马斯
2.组建指导专家库。
3.制定新教师入职培训计划。
4.修订师徒结对活动方案。
5.修订新教师展示课活动方案。
6.制定新教师教学能力成长方案。
7.制定新教师教科研成长方案。
(二)实施阶段
1.新教师入职培训
每年8月份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由教务处组织,对新教师进行师德师风、教学常规、教科研活动、教师量化考核、信息技术使用等方面的培训。
2.师徒结对活动
为每位新入职教师配备一名师傅,从生活、学习及工作各方面对其进行关心与指导。通过拜师仪式、师徒听课、日常教学指导、新教师展示课指导、教学能力比赛、教科研项目研究、学生技能比赛、双师成长等活动,增强徒弟与师傅的感情交流,使新教师从获得归属感、熟悉日常教学、提升教学能力到培养教科研能力及双师能力,一步步扎实成长,在此过程中提高师傅们的专业成长及指导能力。
3.新教师展示课活动
入职新教师第一学期与师傅互相听课,熟悉日常教案编写、课堂教学常规;由教务处教学部组织听新教师随堂讲课,夯实教学基本功。第二学期由教务处组织新教师展示课活动,通过选题、备课、磨课、展示、点评、座谈、反思再设计、二次讲课录课等环节,提高新教师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思政融入、教学实效、信息技术使用、教学反思等方面的能力。
4.新教师教学能力成长
新教师在入职第二年和第三年进行教学能力成长。第二年,教师自由选择或者由教务处调配,加入相同及相近科目的校市级教学能力比赛团队,跟随学习并承担简单的任务,由师傅及相关老师进行初步指导。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能力比赛培训及指导,形成对教学能力比赛的总体认识。第三年开始独立参加校级优质课或者组队参加校级教学能力比赛。
5.新教师教科研成长
新教师在入职第四年和第五年进行教科研成长。第四年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老师对新教师进行各级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教科研项目的培训指导。分派各新教师加入教科研团队承担一定量的工作,初步了解教科研工作流程积累经验。第五年各位教师自由组合进行论文撰写、校级课题研究、区市级课题参与等活动,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指导。
6.新教师双师素质提升
为帮助新教师们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教务处、教学部及师傅们将组织安排及指导新教师进行相关专业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的培训及考取、观摩参与教师技能比赛备赛及学生技能大赛培训、入企业挂职锻炼或带学生实训等,新教师应积极主动,做好规划,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项目参加,提升双师素质,争取在五年内成长为合格双师型教师。
结合学校创建高水平中职校的契机,落实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学校将通过体制机制完善,培养教师梯队成长,通过实施“青蓝结对培养工程”,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师能高强的“师傅”队伍,完善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对每年新进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系统性培养,保障新教师快速成长为合格教师、教坛新秀。通过打造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名师工作室、技能鉴定中心、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教师教科研基地五大平台,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引领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技能水平,提高教师行业认知、实践能力,带动教师开展课程改革、教学创新,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按照教师队伍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全面提升教师师德师风、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及创新理念的综合素养,助力教师“四阶”成长。
附件1 指导专家库
附件2.新教师入职培训计划
附件3.修订师徒结对活动方案
附件4.新教师展示课活动方案
附件5.新教师教学能力成长方案
附件6.制定新教师教科研成长方案